最近,老年医学科门诊上,发现不少老人有腿肿的现象,他们总觉得↓↓
年纪大了,都这样~要么自己揉一揉,要么硬扛着,直到实在受不了了,才来医院就诊。
你知道吗?下肢水肿可能是身体发出的“求救信号”,拖得越久,问题可能越严重。
今天,跟大家聊聊『老年人下肢水肿那些事儿』,教你在家就能判断,知道什么时候必须去医院!
居家如何发现腿肿?
水肿不是“胖”,而是身体里多余的水分积在了腿上。不用找尺子,三个简单方法,让你在家就能轻松判断。
按一按:用手指按压小腿前侧或脚踝处,压下去如果出现一个小坑,而且半天弹不回来,就是水肿了(坑越深、恢复越慢,水肿越严重)。
展开剩余77%比一比:两只脚、两条腿对比着看,如果一边明显变粗,皮肤紧绷发亮,甚至穿不上袜子、鞋子,很可能是水肿。
看一看:早上起床时腿不肿,活动一天后越来越肿,晚上躺平后又变轻,这种“早晚不一样”的情况,也要警惕。
老年人腿肿的常见原因
下肢水肿就像一个“警报器”,背后可能藏着多种问题,不只是“年纪大了”这么简单。常见原因有以下这几种:
心功能不全
心脏就像身体的“水泵”,如果泵血能力变弱,血液回流不畅,水分就会积在下肢。除了腿肿,还可能伴有活动后气短、晚上躺不平(需要垫高枕头)、咳嗽咳痰等症状。
慢性肾脏病
肾脏是“排水器官”,如果肾功能下降,水分排不出去,就会出现水肿。这种水肿往往从眼皮、脸部开始,慢慢蔓延到腿上,还可能有尿泡沫增多、尿量减少的情况。
肝脏疾病
肝脏合成的蛋白能“锁住”血管里的水分,若肝脏出问题(比如肝硬化),蛋白减少,水分就会跑到组织里,导致腿肿。同时可能伴有肚子胀、皮肤发黄、食欲不振等表现。
营养不良
长期吃得少、消化不好,导致身体缺乏蛋白质,也会引起水肿。这类老人往往比较瘦弱,脸色苍白,容易疲劳。
深静脉血栓形成
下肢深静脉里的血液凝固成块,堵塞血管,血液回流受阻,会导致单侧腿突然肿起来,还可能伴有疼痛、皮肤温度升高,这种情况很危险,血栓脱落可能引发肺栓塞,一定要及时就医。
静脉功能不全
老年人静脉瓣膜老化,就像“门”关不严,血液容易淤积在下肢,导致腿肿。这种水肿多是双侧,早上轻、晚上重,站立或走路久了更明显,可能伴有小腿皮肤发黑、发痒。
特发性水肿
有些老人查不出明确病因,可能和体质、内分泌变化有关,水肿程度较轻,时好时坏,一般不影响健康,但也要排除其他疾病后才能判断。
药物副作用
某些降压药(如硝苯地平)、降糖药、激素类药物可能引起水肿,停药后通常会缓解,建议用药期间多观察。
淋巴水肿
淋巴管堵塞(比如手术后、感染后)会导致淋巴液回流受阻,腿肿质地较硬,皮肤像“橘子皮”一样,常见于单侧腿。
不是所有水肿都能“忍一忍”,出现以下这些情况,千万别拖,立刻去医院,以免耽误病情!
突然出现单侧腿肿,伴有疼痛、皮肤发红发热(可能是深静脉血栓)。
水肿同时伴有呼吸困难、胸痛、心慌(可能是心脏问题)。
水肿越来越严重,连带着肚子也胀起来,或者尿量明显减少(可能是肾、肝问题)。
腿肿的同时,体重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加(比如一周涨了3公斤以上)。
经居家护理后,水肿没有减轻,反而加重,或者反复出现。
日常生活中,这样做能帮老人减轻水肿
如果是轻度水肿,或者已经明确病因在治疗,生活中可以这样缓解:
1.别久坐久站:坐的时候把腿垫高(脚下垫个凳子),站久了每隔半小时活动一下腿脚,比如踮踮脚、勾勾脚,促进血液回流。
2.穿宽松衣物:别穿紧身袜(裤),以免勒住下肢,影响血液循环,并选择舒适的平底鞋。
3.适当活动:根据体力情况散步、打太极,避免长时间卧床(容易形成血栓)。
4.饮食清淡:少放盐(每天不超过5克),避免吃太咸的腌制品,以免水钠潴留;但也别过度限盐,尤其是正在用利尿剂的老人,以免电解质紊乱。
5.睡前少喝水:如果晚上水肿明显,睡前1-2小时少喝水,但白天还是要保证充足水分摄入,别因怕水肿而不喝水。
划重点
老人的身体就像一台用了几十年的机器,任何一点“异常”都可能是重要信号。下肢水肿看似小事,背后却可能藏着心、肾、肝等器官的问题。
记住:发现腿肿别硬扛,先在家按按、比比、看看,出现危险信号及时就医,平时注意生活习惯,才能让“老腿”更轻松!
发布于:江苏省广瑞网配资-软件股票排名-专业配资论坛-炒股票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