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1449年,蒙古瓦剌部队开始大举入侵明朝边疆,明军在初次交战中惨遭败北。消息迅速传至京师,震动了整个朝廷。
到了七月十五日,明英宗朱祁镇听信了权臣、司礼监太监王振的煽动,决定亲自率军征讨瓦剌,意图一举击溃敌军,恢复太爷爷永乐大帝的雄风。朱祁镇自信满满,但由于时间紧迫,只给了十万大军两天的动员准备时间。此次征战毫无预兆,整个朝廷内外一片慌乱,许多武器和装备还未能完备。
公元1479年七月十七日,朱祁镇亲自带领十万大军从北京出发,王振则被任命为监军太监,负责军中事务。为了确保帝国的安稳,朱祁镇将其弟朱祁钰留守京师。然而,虽然名义上是御驾亲征,军中事务却由王振全权把控。各级军官和将领都要遵从王振的指挥,而王振自己其实毫无军事经验,唯用权威压制下级,凭借威吓命令士兵。结果,士兵们怨声载道,士气低落,加之正值梅雨季节,军队不仅在士气上遭遇重创,非战斗性减员也十分严重。
展开剩余74%八月初一,明军终于到达了重要的军事重镇大同。然而,雨势愈加猛烈,形势愈发严峻。文官和武将都纷纷建议停止前进并回师,但王振却无视他们的劝告,顽固地坚持继续行军。他认为,若前方有不利,必然是“天命所归”,并要求军队前进。
直到八月十三日,明军在与瓦剌的激烈冲突中遭遇了惨败,剩余的几万士兵被迫撤退至土木堡。兵部尚书曾提出,土木堡地势险要,却年久失修、粮草不足,根本无法固守防线。建议继续向居庸关行进,但王振因为担心随行的上千辆辎重车尚未赶到,坚决反对前行。车中不仅有重要军需,还有他个人的财富,王振不愿放弃。
最终,瓦剌部队在八月十五日合围了土木堡。明军在缺水少粮的困境中迅速崩溃,加上内部奸细的破坏,士气完全瓦解。最终,瓦剌的军队逼近了明英宗所在的指挥中心。
在随行的高级官员中,有52人死于混战,只有三名中级官员侥幸逃脱。护卫将军樊忠本欲带领英宗突围,但四面被瓦剌军队包围,樊忠虽英勇杀敌,但最终也死于乱箭之下。见状,朱祁镇终于放弃了逃生的希望,端坐在地,等待瓦剌士兵来俘虏自己。最后,明英宗被生擒,带至瓦剌首领也先面前,仿佛又重演了“靖康之耻”的悲剧。
消息传回京城,北京朝野震动。留守京城的大臣们愤怒不已,纷纷涌向午门,要求监国的朱祁钰立刻处理王振的党羽。由于大多数武将随英宗出征,京城内的武力空缺,留守的多为文官。面对大臣们的愤怒,朱祁钰犹豫不决,想要安抚局面,但群臣不为所动,纷纷在午门前痛哭,无法挪步。
此时,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出来火上浇油,试图镇压群情汹涌。他大声呵斥群臣:“殿下命令你们退下,你们聋了吗?”这激怒了户部给事中王竑,他猛然站起,抓住马顺的头发,痛斥其为奸党,祸国殃民。接着,王竑用力咬住马顺的脸,其他大臣也纷纷上前动手,最终将马顺活活打死。这个场面震惊了在场所有人,马顺也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位被文官在宫中打死的锦衣卫指挥使。
此事件令朱祁钰大为震惊,他急忙撤回宫中,命内侍金英询问大臣们的诉求。大臣们要求立刻惩治王振的余党,特别是毛贵和王长随。朱祁钰再次下令,亲自将这两名宦官押出宫外,群臣最终将其痛打致死。事态总算平息,然而,局势的动荡却远未结束。
此后,朱祁钰继位为帝,并提拔了王竑为佥都御史,负责京城防卫。这一事件也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“土木堡之变”,标志着明朝政治的重大转折。
发布于:天津市广瑞网配资-软件股票排名-专业配资论坛-炒股票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