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对实体经济下行的压力,近年来,尽管中国经济保持了稳步增长,但受限于民间消费疲软和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,稳定经济增长的任务依然艰巨。为了扭转颓势,自2023年起,一系列旨在“保楼市”的政策密集出台。从各地全面解除限购、限贷,到银行将房贷利率下调至历史新低的3.5%,首付比例也降至仅两成,几乎所有能够刺激楼市复苏的政策工具都被动用,力度空前。
然而,令人颇感意外的是,“保楼市”的效果并未如预期般显著。中指研究院的监测数据显示,截至8月,全国百城二手住宅平均价格已连续28个月呈现环比下跌,跌至每平方米14549元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百城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跌的城市数量已连续5个月维持在100个,呈现出集体下跌的局面。种种迹象表明,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趋势已然形成,短期内难以逆转。“保楼市”的政策效果因此大打折扣,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。
与此同时,决策层已逐渐将政策重心转向“保孩子”。数据显示,中国新生儿数量从2017年的1758万锐减至2023年的903万,跌幅惊人。更严峻的是,自2022年起,中国人口开始出现“负增长”。高企的房价无疑对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产生了负面影响,成为压在他们肩上的沉重负担。
展开剩余60%实际上,中国在“保孩子”方面已采取多项积极措施:
首先,长期的房地产调控旨在遏制房价过快上涨。早在2016年,为了抑制不断攀升的房价,中国便开始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。2021年,调控次数更是达到了惊人的650次。受此影响,中国房价在当年正式步入长期调整的轨道。随着各地房价的回落,年轻人购房压力得以减轻,这将激发更多刚需和改善型家庭的购房意愿。可以预见,未来房价将逐步回归理性,与居民收入水平相匹配,届时,新生人口数量有望逐步回升。
其次,大规模保障房的入市将为低收入家庭带来福音。2023年10月,中国高层宣布计划,未来五年内将提供600万套保障性住房,平均每年120万套。这些保障房的价格远低于周边商品房,旨在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难题。有了保障房,许多低收入家庭的年轻人将能够负担得起住房,从而更有能力结婚生子。随着保障房的大量供应,新生人口下降的趋势有望得到有效遏制。
第三,降低结婚门槛有助于提升结婚率。最近,政府推出了《婚姻登记条例(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)》,明确提出结婚登记不再需要户口簿,只需提供身份证即可。这一举措将打破一些家庭因彩礼、住房等问题而阻挠子女婚姻的局面,只要男女双方情投意合,便可登记结婚。结婚率的回升,无疑将为未来新生人口数量的反弹奠定基础。
"
发布于:江西省广瑞网配资-软件股票排名-专业配资论坛-炒股票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